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

暑假熱身:來上一堂採訪課


緣由:
  初步列出孩子的暑假計畫(請看前文:我在憲福的專業簡報力回顧-5:應用二,孩子的暑假計畫),透過孩子幼稚園老師的介紹,我們請到了張煜麟教授,來跟孩子們上一次採訪課。張教授帶自己的孩子,本身就很有一套。這天,一個新聞專業,對上五個小學生,孩子們上得津津有味。課末,教授還指導我們家的幾個,對我做一次的採訪練習。哎呀~ 小朋友竟然扭捏了起來,看著稿都吃鏍絲,還不時被我說:「這樣訪問的態度不好,我不想回答。」
  教授說:「大學生通常要教超過兩年,才有辦法自己去做採訪。」小學生第一次是這樣,應該是剛好而已啦。
  其實,這堂課的學生,不是眼前的那五個小朋友。是站在後頭,錄影及旁聽的爸爸們啦。第一次的整理,就由爸爸來操刀吧。為了讓文章,可以變成檢查表,就用列表的方式,來記錄學習心得。
  
採訪準備:
  1:找到合適的採訪對象
  2: 要事先準備好要問的問題清單;
  3: 和訪談對象,確認好訪談的時間、地點及主題。
  4: 受訪地點,最好是安靜,不易受干擾的。

採訪前一天:
  1: 再次電話跟受訪者確認,訪談的時間、地點及主題。
  2: 一一確認採訪檢查表。包含:名片、錄音機、照相機、錄音機備品(手機)及伴手禮(這是自己加的)

採訪當天:
  1: 提前到訪談地點,佈置座位及設備。
  2: 受訪者跟主訪者的座位,不可以是面對面,也不能是併肩平行。最好是有一個角度,降低受訪者的壓迫感。
  3: 錄音機要離受訪者,約莫1~2米的距離。麥克風要避開冷氣的出風口,受訪者也要避免背光。

採訪前:
  1: 交換名片,並自我介紹。
  2: 不要先閒聊,避免造成受訪者準備好的話,在這時說出;這樣對正式訪問是不利的。
  3: 微婉的請受訪者,暫時將手機開成靜音。避免因為接聽手機,中斷了訪問。
  4: 若要錄音或錄影,要先詢問受訪者。

採訪時:
  1: 要尊稱對方的身份,不要裝熟,用「你」來稱呼受訪者。
  2: 不要一直問「為什麼」。要用「可以說說看,那件事嗎?
  3: 使用直式,手掌大小,的筆記本。方便一手拿筆記,一手拿筆。也可以隨時翻頁,或是,撕下給受訪者。
  4: 除了做記錄外,要看著對方的臉。


採訪結束:
  1: 禮貌的詢問,是否可以拍照合影。合影後要感謝對方。
  2: 這時候,進行的閒聊,有時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
採訪後:
  1: 整理訪談資料,並再次感謝受訪者。
  2: 寄照片給受訪者。

  3: 若是文章要公開,要寄一份給受訪者。

後記:
  本來沒有想到,採訪的細節有這麼多。但是,對自己跟孩子而言,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。也許剛開始的訪問,可以不是這麼的正式;選擇的受訪者,也是自己熟的人。期望這個從採訪,到產生文案的過程,可以變成這個暑假,很重要的學習經驗。